时间:2024-09-17 16:36:24 点击:10
自伤行为包括拽头发、咬手、撞墙等,而自我刺激行为则是在情境中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儿童频繁的出现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如玩弄自己的舌头、模仿动作、边爬边叫,他们的兴趣狭窄,有的儿童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环境中的物理刺激和事件常常表现出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他们对于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缺乏反应,常使人们误认为他们是瞎子或聋子,他们往往对疼痛、咸味和苦味有很强的耐受力,而有时他们又表现的异常灵敏,他们能听见很低的声音,在正常光线下可能会眯起眼睛或皱眉,言语障碍的类型,器质性障碍:发音器官的解剖机构出现了异常,比如先天性腭裂、巨舌症、舌系带过短、外伤后遗症等。
1、星星桥
2、康音贝贝
3、慈爱康复
4、心心语
5、比聪教育
6、声语教育
7、博爱康复
8、优佳加感统
9、东方司乐
10、金博智慧
类似的机构很多,众说纷纭,每个人实际情况也不一样,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建议您根据需求对机构进行详细了解对比,选出合适的机构。
1、在课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聚焦孩子的痛点和需求,既考虑幼儿的个体能力和兴趣需要,又有机地融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经验,旨在培养幼儿获取学习能力,而非刻板的技能。
2、围绕“帮助幼儿主动学习”的训练目标,线下中心开设促进幼儿言语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的言语课程、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课程、夯实幼儿基本能力的动作技能课程。
3、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互动模式,为学员家庭提供涵盖个案管理、个别化教育计划、一对一实时指导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做到家校真正合一。
1、拥有针对语言、认知、社交、个人工作、多方位对儿童所有能力进行、提升力争在强化训练之后儿童能够融入普通教育。
2、语言发育迟缓学校成熟康复项目体系,询证实践验证,效果显著,以行为矫治为基础,行为分析干预为教育手段,社交沟通、社会适应为训练点。
3、家长支持系统,家长心理辅导,家庭训练指导,家校强强联合,确保儿童高频强化,五大评估体系, 直击儿童弱项,1对1订制训练康复项目。
无论是在最近WHO发布的ICD-11还是在几年前发布的DSM-5中,都已经将语言障碍移出了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而刻板行为却仍为诊断标准之一。可见刻板行为的严重性。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有刻板行为问题,他们刻板、一成不变、不知变通。他们常常用一种方式说话、做事、吃饭、甚至是玩耍。
但自闭症孩子的刻板真的叫人抓狂!所有的事情按照一个顺序发生,这中间如果“稍有偏差”,都会引发孩子强烈的情感冲突。情况严重的还有推搡父母发泄不满,有的甚至还会拿自己脑袋撞墙、咬自己等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沮丧。
一个没有良好行为的孩子是最令人生厌的,所以对于孩子的刻板我们一定要干预,而且还要放到最重要的级别来干预!那么怎么才能干预孩子的刻板行为呢?
1、锻炼孩子
锻炼孩子接受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的能力,这一点可以从提升孩子对于“得不到”的耐受力开始。等到孩子适应了这些小小的变化后,我们逐渐延长切入变化的时间,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也会相应得以提高。
2、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随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他从原有的能力进阶到更高的水平,他的表现会像更大的孩子,那些幼稚无趣的行为就会自然减少。
3、从一到多
孩子在生活中通常会有多个刻板行为。父母要做的不是所有行为一把抓,而是从攻克一个刻板行为开始,待孩子的接受性、弹性增强之后,逐渐过渡到干预多个甚至是全部刻板行为。
在干预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接触到生活中的变化,从最初被迫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到逐渐适应所有意料之外的安排。随着孩子应对变化能力的提升,越干预越容易。
4、尽量让孩子有事可做
将孩子的时间都安排起来,减少孩子无事可做的时间,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孩子没有时间去做所谓的刻板行为,同时将这些碎片时间很好的利用起来,可以用来训练孩子的配合和一些能力的提高。
5、用孩子喜欢的事情来代替
有些行为,确实不雅甚至危险,最好能在行为发生前就将其代替掉。如有些孩子喜欢抓人眼镜,当有带眼镜的人出现时,要在孩子注意到眼镜前,就先安排他去玩喜欢的玩具,或者看喜欢的图书等,让他忘记“抓眼镜”这回事。
6、预防大于干预
自闭症孩子的干预之所以是全生命周期的,就在于他们的各种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千万别以为把目前孩子的刻板行为“矫正”好了,孩子就再也不会出现刻板问题了。一定要随时注意孩子是否有新的刻板行为出现,以便在刻板还没有严惩之时就及时预防与干预,把所有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省时、省力、省情绪的。
对待孩子的刻板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而且不能让步,一旦让步,将来可能会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