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6 11:04:58 点击:9
儿童康复是指对发育障碍或肢体残疾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以尽可能地提高其身体、认知、社会和职业能力。儿童言语发展: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言语能力提升;儿童言语治疗:特殊儿童启音、启智等言语障碍康复治疗;成人言语治疗:成人口肌、启智等言语障碍康复治疗;家长培训:面向家长传授针对不同级别和群体的专业言语治疗技术;治疗师培训:面向专业人士(言语治疗师、医护人员等)传授针对不同级别和群体的专业言语治疗技术,使其具备相关言语治疗技能及资质。
1、星星桥
2、康音贝贝
3、慈爱康复
4、心心语
5、比聪教育
6、声语教育
7、博爱康复
8、优佳加感统
9、东方司乐
10、金博智慧
类似的机构很多,众说纷纭,每个人实际情况也不一样,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建议您根据需求对机构进行详细了解对比,选出合适的机构。
1、引进国际先进言语训练技术,研发出能妥善保障儿童发展的优质本土化课程,并提供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
2、家庭心理干预服务,旨在支持有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家庭,家庭心理干预服务包括亲子专题心理讲座和沙龙、简要咨询体验、家庭心理评估、一对一家庭心理干预服务和主题小组干预服务。
3、通过整合性心理咨询服务,提高父母养育孩子的专业性、改善父母之间的家庭合作关系,同时缓解养育特殊儿童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矛盾等,来营造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
1、早期以音乐智能训练为主要手段,全面提高3-13岁儿童学习能力。
2、从饮食、睡眠、运动、心理干预等四个方面对矮小儿童青少年进行家庭身高管理。
3、行为训练提供系统化课程评估,精准记录进步孩子成长曲线,6大教学维度综合提升语言能力。
许多发育障碍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重复性、刻板性举止,如晃动身体、扭曲身体、旋转、挥动手臂、凝视、拍打、转动眼珠、斜视等。我们将这类行为称作“自我刺激”(“自我刺激性行为”的简称),因为孩子在使用这些动作“刺激”他们自己。刺激可能是视觉的、听觉的、或触觉的。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是重复的和单调的,它们可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发生。
1、自我刺激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
自我刺激行为在发生数量与频率上与其它的更具社会性的行为互补。如果其它的行为发生率高,则自我刺激行为就低。很显然的是,孩子“需要”刺激,如果他不能从适当的行为中得到这种刺激,就会寻找自我刺激。事实是人都需要刺激,可能是为了神经系统的活力。晃动身体、凝视,以及旋转就像是神经的食物,如果没有它们,孩子的神经系统就会恶化或萎缩。从这一意义上讲,自我刺激对孩子是必要的。如果你没有更多的适当行为提供给孩子,就要考虑让他继续自我刺激。
2、自我刺激行为可以作为自闭症儿童的一种强化物
家长和教师可以像运用零食和饮料一样用自我刺激奖励孩子,就是说我们可以让孩子自我刺激3-5秒钟作为对他正确反应后奖励的一部分
3、自我刺激减是一种逃避
自我刺激减弱或隔外部刺激的接受。即意,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自我刺激时,他是无法注意老师的。从自我刺激中得到的强化经常大于老师能够提供的任何其它奖励。自我刺激就像药物,两者都很难(both re to compete with)。此时,我们必须做的,或者说我们建议你的是,在教课时老师要努力地压制孩子的自我刺激动作。换句话说,当老师在教课时(希望孩子注意老师),如果孩子在自我刺激,可以对他采取身体限制,或大声地说“不行”,或者可能会制造其它的憎恶(另他不舒服的)情境来制止他的自我自己行为。(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当对孩子进行身体限制时,如按住他的双手不动,老师的接触可能会成为对孩子的强化。因为孩子的自我刺激可能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触摸才出现的。)一旦孩子停止自我刺激,就要夸奖他的停止(“看得真好!”或“听得真棒!”),并立刻对他发出指令。在孩子作出正确反应后,老师可以将允许自我刺激一下作为强化物。
4、压制不是好办法
压制一种自我刺激行为可能会诱发另一种原来表现不太严重的自我刺激行为。例如,孩子的问题是不停地晃动身体,当这种晃动被压制后,凝视可能会替代晃动;如果凝视被压制,发声音或哼哼可能会替代凝视。在这种情况下的我们的课题是,帮助孩子保持一种相对而言更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干扰小的自我刺激行为。例如:与上窜下跳、挥动手臂相比,哼哼和发声音,以及凝视相对而言就较少引起社会的反感。对自我刺激的需要也可能成为打游戏和运动性活动的潜力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