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5 12:23:39 点击:5
很多自闭症患儿可能是没有语言或迟滞,特殊的语言用法,例如重复问话者的部分或全部问话内容;背诵出曾听过的广告词、话、歌曲等;你、我、他分不清楚,即使随着年龄增长语言沟通有些进步,其对话也呈现出机械式地将所背的回答出来,自闭症相对于其它能力有较佳的记忆性,但理解、抽象、推理能力有缺陷。
1、星星桥
2、康音贝贝
3、慈爱康复
4、心心语
5、比聪教育
6、声语教育
7、博爱康复
8、优佳加感统
9、东方司乐
10、金博智慧
类似的机构很多,众说纷纭,每个人实际情况也不一样,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建议您根据需求对机构进行详细了解对比,选出合适的机构。
1、言语训练师致力为有沟通困难的群体及其家庭提供服务,言语训练师会因干预对象个别需要,进行评估及订定合适的训练目标,提升发音、语言运用、社交及沟通能力,同时也会指导家长引导儿童语言发展的技巧,促进发音、语言运用、沟通及社交能力的综合发展。
2、透过与家长访谈、直接观察、采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及量表,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社交沟通、口部肌肉能力、发音清晰度等各方面的能力。
3、改善发音清晰度训练范围:口部肌肉能力较弱或控制不协调、发音器官结构异常(如:兔唇、裂颚等)、听觉障碍、受不正确的语音示范影响等,都是引致发音不清晰的原因。
1、行为训练提供系统化课程评估,精准记录进步孩子成长曲线,6大教学维度综合提升语言能力。
2、职能训练感觉统合能力与神经性发展,精细动作及视听觉认知能力,一体化服务呵护儿童发育需求。
3、言语康复体系改善言语清晰度和发音能力、解决流口水、吞咽、咀嚼困难、提升认知理解、表达及沟通水平。
许多幼儿园老师提及:为什么要小朋友讲故事或作个分享时,常常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不知所云,或是咿咿喔喔,声音小如蚂蚁。家长也常抱怨:孩子说话总是颠三倒四,让人听得一头雾水;要孩子解说清楚,他们却往往以“不知道”或生气来作结尾。更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说话有重复或结巴现象,或是发音咬字老是不清楚。
在语言发展的历程中,无论是说话的清晰度、流利度、内容的完整、沟通的效度及较抽象不易理解语汇的应用,都属于“语言精熟度”。当孩子可以进行日常生活对话时(约四岁左右),它的语言发展即逐步迈入“语言精熟度”——也就是“高层次语言能力建立”的阶段;此阶段可岁认知能力精进、经验积累及对话技巧的纯熟而不断提升。
在探讨如何促进宝宝语言精熟度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这项能力的内涵。语言精熟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能力:
一、语言的完整性与复杂度
较高层次语汇量的增加、使用语法丰富多变且正确,就是“语言复杂度”的提升。比如形容一部有趣的电影情节,儿童可能用“好好笑、好好玩”等语汇;而成人却会用“幽默、诙谐”等较高层次的词语来形容。还有,孩子说话多是平铺直叙,成人却会用“婉转、暗示、讽刺”方式来说同一件事。成人这种种能力的表现,就是语言复杂度的提升。
幼儿在叙述一件事时。往往不是没了开头就是少了结尾,不然就是情节跳脱;但随着语言精熟度的增加,他们这项能力也会大有进步。
二、沟通效度及适当性
所谓“有沟通能力”的人,是“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而且说的话能符合听者所需,并会随沟通事件的种种情境适当调整其内容。”许多有“说话”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些人答非所问,说的话不合情境,甚至无法了解沟通上的种种线索,作出适当回应,这些就是沟通效度的不足。而在“会话”过程中,沟通者必须具备以下能力,才能使会话持续且有意义:
1、引发话题的能力。
2、维持主题,不会离题。
3、转换主题,当需转换另一内容,知道如何将“话锋一转”。
4、结束谈话的能力。
5、澄清暧昧不明的信息。当说的话对方听不懂时,会作进一步解说;而对方说的话你无法理解时,也会主动询问。
6、了解沟通上的种种线索。当两个人在对话时,对方不断看表,就应尽快结束对话。而某个人在恭维别人时,脸上却是讽刺的表情,那么恭维的话就不是恭维,有可能是讽刺。我们也常说一个人“敷衍了事”、“顾左右而言他”,这可能代表他不愿与你继续交谈。如果我们无法了解这些沟通线索,就常造成“有沟没有通”的情形。
幼儿可能因维持主题或引发、结束交谈的能力不足,而使得他们说话时跳脱主题,令人无法了解其意,这正是沟通效度不足所致。
三、说话的清晰度
大部分幼儿到了四岁时,发音大都可以清楚;若仍有说话清晰度不好或构音错误的情形,就应寻找语言治疗师协助语音上的矫正。
四、说话的流利度
这是语言精确度上的一项重要能力,不会有不适当的重复语词或将语音拉长中断的情形。一般幼儿因语言发展未成熟,有可能发生不流利情形,但随着语言能力的精准及生活上不断地对话练习,其流利度就会大大提升。
促进语言精熟度的游戏
1、说故事大赛
由于电子产品上的电子故事随处可购得,“听”故事几乎已成了现代幼儿的例行公事,但是多数幼儿都仅止于“听”或“看”,很少有“说”的机会。然而,光听不说、光看不练,都会使口语精熟度大打折扣。有些孩子则是会“背”故事,会“逐字念”,而很少被诱发出更多的想象与创意,相当可惜。其实,如果孩子还不太会“说”故事,可挑选个孩子熟悉的故事,来段“故事接龙”:“从前,有三只——”,孩子回答“小猪”;“他们要做什么——”,“要建房子”;“他们三个人是不是都盖一样的房子?”,“不是啦,猪大哥用.....”。
这样的说故事方式具有对话的效果,又可以引发孩子说话的动机,比“死背”故事有趣多了。偶尔不妨也角色扮演一下,让孩子充当妈妈,说段故事给你听。在教室里,更可以用演戏方式来引发幼儿“说”的动机。
2、猜谜语游戏
在语言精熟度阶段的孩子会很喜欢“猜谜”的游戏。他可能会跑进厨房告诉你:“猜猜看,有一个东西会飞的是什么?”在你费劲的猜着“飞机、蝴蝶、小鸟、蜻蜓...”后,孩子却说“好笨,是风筝啦!”其实,他出的题目是多么缺乏线索。
猜谜游戏除可提升语言精熟度外,尚可作“聚集性思考”与“扩散性思考”的促进。先设定一个范围,再让孩子问五个问题后要他猜出答案。例如:范围是家里的东西,大人出题目后,孩子多半会问:“是茶杯呀?是衣服呀?是鞋子?是冰箱?是.....”,结果孩子五个问题问完,却没任一线索帮他猜出答案。如果引导孩子问“是可以吃的吗?”(不能吃),“是电器用品吗?”.....这种引导方式就增加孩子“问”的技巧,也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也可以让孩子出题目,但让他说出五个特征再由大人猜。比如,孩子可以说“会飞的,没有翅膀,有一根绳子,和风有关,可以玩的。”再让妈妈猜出是风筝。这就是一种对某特定物件(在此例为风筝)的扩散性思考。
3、我不笨,但我不懂
孩子和你对话的过程中,不妨偶尔装傻,假装听不懂,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如何进一步解说。也可以再说故事的过程中,加入较晦涩的字汇,如“杰克家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再引导孩子要求你的解说,学习去探寻。此一游戏重点在增进孩子对话技巧中“澄清暧昧不明讯息的能力”。
语言精熟度其实是可以终其一生发展的高层次语言能力。如果我们期望孩子将来是一个有“沟通能力”的人,能言善道,具说服力,就应在孩子的语言发展进入“精熟度”时期多加诱发,且不断引导他练习,而我们为孩子设计的“语言精熟度游戏”,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